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活动图片 > 正文
    购物车
    0

    2017养殖企业的5大商业逻辑

    信息发布者:七斗村
    2017-02-28 18:26:19    来源:http://www.609362.gove.cn/   转载

    2016年,很多干养殖的朋友都喊着:没赚到钱!大家,都寄托在2017年!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发展规模高效养殖才是出路

    “中央一号文件将养殖业‘规模’与‘高效’相提并论,是一大亮点。”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国际情报研究室副研究员朱增勇说。通常来讲,养殖规模越大,成本越低,但实际上,有些大规模养猪场的养殖成本竟然高于中小养猪户。

    农业问题专家表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在农业结构转型升级上着力,目前我国的农业结构主要是由过去解决温饱诉求导致的,必须想办法让农业发展实现由主要满足农产品量的需求,向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

    与国外相比,总体上,我国农产品生产是数量有余而质量不足,导致竞争力不足,与此同时,一些真正的需求却得不到有效的满足,增加产量与提升品质的矛盾亟待破解。因此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优化产品产业结构,着力推进农业提质增效,其中“发展规模高效养殖业”成为养殖业的主要方向。

    农业部数据显示,中国目前还有55%的生猪由年出栏500头以下的养殖散户来提供。而在美国,根据美国农业部此前的报告显示,从2007年至2012年6年间美国猪场数量减少了29%,而规模化集约化程度却不断上升,目前80%以上的美国生猪由规模化猪场提供。

    基于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因生猪疫情的影响、养殖繁育、饲养技术以及政策引导等因素,我国生猪养殖规模化养殖已成为必然趋势。

    但,任何行业都要准守商业逻辑,那么,养殖的的商业逻辑又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将结合养殖业的相关案例对养殖企业的商业逻辑进行分析。

    逻辑一:小企业:单品制胜

    啥叫单品制胜呢?就是企业只养一个种类的产品,通过技术把该一种产品做到极致。当然,这个单品制胜的商业逻辑与创业者的资金都有关联。

    第七届CCTV三农创业致富榜样颁奖盛典上,苏宁云商副董事长孙为民单膝跪地为一位身残志坚的“牛老板”潘远香颁奖。

    80后的潘远香因小时间一场高烧导致双脚残疾。然而又一次大火让潘远香明白,她可以靠双手爬行,也只能靠双手爬行。高中毕业之后,同学们都远走他乡,无奈之下,2003年潘远香只身来到宜宾,开始在街头乞讨求生。在此过程中,潘远香再次遇到一个好心大姐。在大姐的资助下,潘远香进入某电机学校,学习家装设计。

    通过亲友的分析介绍,潘远香把目光投向了行情一路上升的肉牛养殖市场。有人说她是冲着残疾人创业的补助去的,有人说她三分钟热度,干不长。但潘远香就是认准了肉牛养殖这门生意,再次拿出做装修业务时攒下的几万元,在老家请工人平场,养殖场很快投运。创业初期,潘远香也遇到很多困难,但都一一破解勒。专注养牛,已经让潘远香看到希望。在潘远香的带动下,当地已有数十户农民开始养牛创业,去年养殖场销售额第一次突破了500万元。

    逻辑二、中型企业:单品规模化

    单品规模化就是在量上求生、求利润。也有人说养殖也因种种成本很低,利润很薄。因此,唯有在规模上才能获得更多的收益和利润累加。

    2012年初,有着十余年房地产从业经历的创业者马进,突然退出熟悉的行业,将全部家当带回老家利辛县养牛。

    2012年初到2015年底,不到四年时间,马进在临近退休的年纪,从一个外行,变成当地知名的养殖大户,把一个初创企业,做成“新三板”上市企业。还提出了主板上市计划,并付诸行动。

    马进响应国家扶贫号召,在2017年计划推出“公司+基地+农户+农业企业”的经营模式,在全县各乡镇选择400户有能力、有意向的贫困户和200户养殖大户建立养殖育肥牛合作关系,采取统一供种、统一防疫、统一收购等方式,消除贫困户的养殖风险,引导贫困户通过养殖持续发展致富。

    如今,马进采用现代化养殖技术,利辛县现代农业循环经济产业园里流转土地368亩的,16栋标准化牛舍,存栏基础母牛1800头,育肥牛2000头,每年出栏2500多头,营收可达千万元。

    商业逻辑三、单品产业化

    就是在某个单品上优化产业,打通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接,从而获得企业利润。
    30多年前,温氏股份靠养鸡发家,现在养猪贡献的收入已经超过养鸡,占到温氏收入将近七成。

    温氏股份副总裁黄松德此前表示,1995年,温氏开始布局生猪养殖,将近20年的时间里,不管猪周期如何变化,养猪业再亏损,决心也没有动摇过。

    以农业起家的温氏股份,创造了畜牧领域中的一个又一个“第一”。而实际上,温氏股份早已跳出了单一农业企业的范畴,主营业务拓展至肉猪养殖、肉鸭养殖、兽药生产、乳制品生产、农牧设备制造、海洋养殖等多个业务板块,以养殖业务为核心打造了完整的产业链,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高效衔接并互相促进。

    温氏股份的业务主要在养殖领域,有一部分延伸到动物疫苗、饲料生产,与养殖共同构成养殖产业链的上下游,业务相关性强。

    “公司+农户”、产业链经营一体化、员工持股、轻资产,固然是温氏股份做大做强的原因,但究其根本原因,是背后的强大配套支持体系,及其造就出的高效管理机制。从某种程度来说,这样的成功“不可复制”。

    公告显示,2016年温氏股份实现营业总收入约为594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8亿元,同比增长89.70%。这种挣钱的速度,实体经济里,估计只有房地产等少数行业能与之叫板。

    商业逻辑四、大型集团:产业链平台化

    产业链平台化就是通过打通某个产业链,并形成生态圈,通过为该生态圈提供服务而获得利润。

    截至日前,大北农已初步建成“数据—电商—金融”三个模块完整的智慧大北农生态圈,以智农网(手机为智农通)为入口,将“数据—电商—金融”三大平台整合在一起。

    目前,以猪联网为核心的农业互联网运营平台进一步促进大北农在“互联网+农业”新环境的战略转型,快速切入养猪服务,建立“平台+公司+猪场”的新发展模式。据大北农公司官网统计,截至2017年1月,生猪交易额突破300亿,交易量突破1800万头。

    2016年年底,大北农全资子公司北京科高大北农饲料有限责任公司签署了关于《年出栏600万头生态养猪一体化产业项目投资框架协议书》,项目预计总投资120亿元,6年内完成投资。

    商业逻辑五、超级公司:大单品+大产业+大平台

    该逻辑是大佬逻辑!或许,任何一家养殖企业都想这么干!当然,这套商业逻辑需要足够的资金投入和服务能力。

    作为,养殖行业的“大佬”新希望集团就是这样干的。原来靠卖饲料起价的新希望,通过转型之后,不单单为养殖户提供饲料、而且在技术、金融、产业以及方方面面的配套上服务养殖户。

    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表示,新希望提出要加大现代化养猪的步伐,把现代化养猪和农村的脱贫致富结合起来。公司自身投资88亿,带动市场社会几百亿养猪,为了减少猪周期的波动对市场、企业、农民的影响建立了大数据公司;其次给全国数以万计、十万计的养猪户建立互联网平台,帮助他们分析玉米、黄豆的价格,以及北京、上海的猪肉价格等,把信息化的内容推给农民,使他们通过手机即可做到心中有数。此外,还把过去两年、三年、五年、十年猪的周期波动价格以及原料价格波动周期的关系以及市场的格局,通过大数据和信息化手段在网上发布,极大地帮助了养殖的家庭农场和农户。

    此外,在消费端,建立了若干中央大厨房机器,其中包括建立若干美食推广中心、美食制造中心,把其与城市老百姓和消费者联系在一起,这也是供给侧的改革,在这方面才刚刚开始。以前新希望通过卖饲料赚钱,现在新希望卖饲料是作为一个部分,提供综合服务引领,这个综合服务要让农民诚心诚意愿意跟着企业,愿意接受企业的服务,这就要看服务的能力,这也是转型。

    新希望六和董事长刘畅也经常公开表示:新希望不仅是养猪大王 还要做食品王国。

    商业逻辑首先满足的就是盈利、赚钱的部分!也许,养殖的商业逻辑一种演变,但核心的东西没有变:利润。

    利润,是企业生产的动力。这一点适合,任何企业。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